2009年3月18日星期三

不知岛的欲望

转载自柯老师的blog






戏剧盒呈现的社区演出《不知岛》系列回来了!2007年,《不知岛的名字》带你探索了龙牙门及旧南大牌坊的记忆与故事。2009年,《不知岛的欲望》将让你身在芽笼,聆听、观看、感受芽笼的神、色、食、史!


《不知岛的欲望》将于3月27日预演,4月2至4日正式演出。


门票已开始发售,可上网 http://www.gatecrash.com.sg/ 或拨电6100 2005,或到邮政局、SAM自动机及电力站售票处购票。



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

剧团活动(17/03)

日期:3月17日(星期二)

时间:1850-2100

地点:HSS-SR9 (S3.2-B3-09)

剧目:荣念曾《挑滑车》

1850入席,1900准时播放,剧长约90分钟,剩下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进行讨论。心理准备:《挑滑车》属于实验性质的前卫剧场,考验一般看戏的习惯与耐性。跨越出惯性的框框,将步入更广阔的艺术天地。

有兴趣的朋友都欢迎出席,一起观赏与讨论=)

2009年3月8日星期日

之后的之后


主题:联合报选读:冯翊纲—陪我演戏的人

陪我演戏的人

【联合报╱冯翊纲】
2009.02.21 01:59 am


元宵节前,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“esplanade”演了三场《宝岛一村》,近六千名如痴如醉的观众欣赏了演出,也全面致以好评。一如在 “全球化”其他方面的表现,新加坡以年年主办华文戏剧节展现出企图,仿佛宣告亚洲文化中心的南移,我们这些出国巡回的戏子,不知不觉间为人作嫁,在自以为扬名海外的幻觉中,成就了他人功业。

演完后与部分留在席间的观众对谈,看似周全,却也是职业演出极少见的状况,我虽无意愿,但导演指名必须出场,也无奈的陪席。观众不意外地提出一些没有重量的问题,轻轻一拨也就应付了。冷不防地!那种在座谈、交流席间常见的“越位演说者”登场了!这种人其实很常见,台上的主讲者越是知名,这样的越位者声音也就越大,长篇大论地发表自己的看法,出格了、离题了,也无所谓!那天的那位仁兄,几乎是指责赖声川导演,将《宝岛一村》下半场的部分场次切得太碎、“暗场太多了……按照戏剧创作法则应如何如何……”云云……这让我想起一出英国戏,拍成电影还得了好几座奥斯卡奖:《阿玛迪斯》;皇上欣赏完莫札特的乐章,碍于身分,不想一面倒地赞赏,却又一时找不着适切的评语,于是搪塞一句:“音符太多了!”

“音符太多了”?这是什么他X的评论!“暗场太多了”?这又是合乎哪门子戏剧创作法则的他X的意见!当场我就要发火,竖起麦克风,正要说话……大概是四十多岁的年纪帮了我的忙,反应不如小时候快,一时没找着适切的骂辞儿,侧眼瞧了瞧赖声川和王伟忠,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悲悯。这两位哥哥,二十年前把我拉拔上台,一个把手教我技艺、一个推我向大众媒体,而今,两人须发斑白,在这异乡的场域,在南洋的午夜,在体能透支却不得眠的情境下,受这劳什子鸟气!我这无名之火,显得愈发无名、无端、无意义了。且听,赖声川接喳儿了。

“您的看法我在排戏的时候也注意到了,我已经做过了调整,谢谢关心,您的意见很宝贵。”……哇!这就是与中原“太极拳”齐名,源于香格里拉的藏传“无相明王掌”吗?

不然要怎么回答?照我的意思,把他骂一顿吗?人家一回嘴,战线就得拉宽,时间势必拖延,几个小时之后天就亮了,是要这样吗?

结束新加坡的演出,次日天不亮,赖声川就要赶赴香港,与香港话剧团接续创作新戏《水中之书》。他顶着重感冒,发烧,还要在夹缝中来陪我们演出,带我们去小印度吃饭……这一台演员,几乎全是出于他门下的弟子,师父苦成这样,做徒弟的应该要有感觉;我看他感冒还没全好,昏忙中也只能摸摸他的背,说:“老师,台北见!”

元宵节午夜前回到台北家中,目睹电视机正在live播出北京“大裤叉儿”配楼大火!我傻坐桌前,管不住眼泪就这么簌簌飘落。赖声川为了那幢楼里新完成的剧场,联合方芳大姐,在北京当地创作的话剧《陪我看电视》,就这么没有了首演场地……天哪!干嘛要这么折磨他?我又要火了!

次日清晨在【相声瓦舍】,收到杨人凯教授的一封传真信,他所筹备的一出新戏有了变故,必须另做规画,原本已邀约我出演,现在满怀抱歉地来解约;杨老师是我大学阶段毕业制作的指导教授,我向老师回话,我挡着他,不让他说任何一句不好意思的话。是你们成就今日的我,纵使万般不从我愿、不合我意,又何尝是他人故意?人间各种不如意,无非人事而已。老师已经辛苦,怎可再在学生面前难堪?

挫折又拦在眼前,赖老师会怎么说呢?“感恩!事情这样的发展,必然有它的原因,我们不逃避,我们接受,接受一切,所以圆满!”是吧?我猜。

所以,新加坡是去得的!成就他人功业是应为的!包容冲动观众是应当的!我虽已过中年,陪我演戏的人,却是年过半百的师父,多么幸福!这已抵过一切了!我当年学过两手“太极拳”,始终不曾到位,现而今,从头体会这“无相明王掌”的奥妙,意外有所领悟。理解的关键居然好单纯:别人的辛苦,我感觉到了。

【2009/02/21 联合报】@ http://udn.com/


演后交流会 委屈了冯翊纲?

(2009-02-24)《联合早报》(新加坡) ● 周文龙

在华艺节演出的舞台剧《宝岛一村》的主要演员冯翊纲认为,新加坡观众在演后交流会的发言水平太低,上星期六他在台湾《联合报》发表文章《陪我演戏的人》,表达心中不满。

  在文中,冯翊纲表示,演出完后《宝岛一村》剧组成员与部分留在席间的观众对谈,看似周全,却也是职业演出极少见的状况,他虽无意愿,但导演指名必须出场,只好无奈地陪席。

  但在交流会上,一名观众提出《宝岛一村》下半场部分场次切得太碎,暗场太多了,认为按照戏剧创作法则应如何如何等,这引起冯翊纲强烈不满。

冯翊纲:《宝岛一村》在新演出

是成就他人功业

  冯翊纲在文中写道:“‘暗场太多了’?这又是合乎哪门子戏剧创作法则的他X的意见!当场我就要发火,竖起麦克风,正要说话……大概是 40多岁的年纪帮了我的忙,反应不如小时候快,一时没找着适切的骂辞儿……在南洋的午夜,在体能透支却不得眠的情境下,受这劳什子鸟气!我这无名之火,显得愈发无名、无端、无意义了。”

  针对该观众的意见,当时赖声川现场回应说:“您的看法我在排戏的时候也注意到了,我已经做了调整,谢谢关心,您的意见很宝贵。”

  冯翊纲认为,赖声川的回应就像是太极拳,轻轻一拨就应付了。“不然要怎么回答?照我的意思,把他骂一顿吗?人家一回嘴,战线就得拉宽,时间势必拖延,几个小时之后天就亮了,是要这样吗?”他写道。

  另外,冯翊纲也认为,《宝岛一村》在新演出,是成就了他人功业。

他写道:“元宵节前,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演了三场《宝岛一村》,近6000名如痴如醉的观众欣赏了演出,也全面致以好评。一如在‘全球化 ’其他方面的表现,新加坡以年年主办华文戏剧节展现出企图,仿佛宣告亚洲文化中心的南移,我们这些出国巡回的戏子,不知不觉间为人作嫁,在自以为扬名海外的幻觉中,成就了他人功业。

郭践红:

冯翊纲的言论

不代表剧组看法

  针对冯翊纲的文章,本地几名剧场人提出不同的看法。

  实践剧场艺术总监郭践红说:“我看这些言论不会有强烈的反应,因为这样的言论,讲的不是新加坡,而是他自己,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态度和气量,我们只是他的一个表达的方式。”

  郭践红认为,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,和选择说话的方式。但冯翊纲的言论完全是他个人的想法,并不代表剧组的看法。

  郭践红也认为,“冯翊纲事件”其实涉及了演后交流会的价值性。她说:“演后交流会所呈现的往往是观众一种直接情绪反应,它无法进行更有深度和组织性的讨论。如果主办当局希望剧组和观众有更深入的交流,或许也应改变交流会的形式。” 

韩劳达:

他会写这样的文章

我一点不意外  

  新风相声学会主席韩劳达表示,他熟悉台湾相声曲艺,已听闻冯翊纲的脾性。他说:“冯翊纲火气很大,又爱损人,所以他会写这样的文章,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。”

  韩劳达说,他对冯翊纲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吉隆坡的一场相声演出,冯翊纲随性加了一些有损新加坡的段子。“当时冯翊纲还在台上说,我在这里讲新加坡的坏话,到了新加坡,我还是会讲新加坡的坏话。我听了就觉得不是味道。”

  韩劳达认为,作为一个演员,应该明白出席交流会,就要准备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评语。“如果他觉得有何不满,应该当场辩驳,或提出解释,而不是最后把意见刊登在台湾报章上。”

  他也认为,冯翊纲的言论,间接地忽略了更多观众对这出戏的喜爱和好评。

林仁余:好像热脸孔

贴人家冷屁股

  当天负责主持演后交流会的本地剧场导演林仁余说:“冯翊纲自己觉得很委屈,我作为一个观众,也觉得很委屈,因为滨海艺术中心是很认真的把《宝岛》带来本地演出,我们也是很真心地给予演出热烈掌声,也感谢表演工作坊带来这么精彩的演出,不过读了文章后,我只觉得我们好像是热脸孔贴在人家的冷屁股上了。”

  林仁余同意,当天有观众提出的意见很自以为是,可是读冯翊纲的文章,觉得他在称赞赖声川的修养的过程中,新加坡观众却成了牺牲品。

  林仁余说:“冯翊纲认为来新加坡演出是在成就我们的功业,还有演后必须参加交流会,应付没重量的问题,甚至应付观众的‘劳什子鸟气’等,这些都是他们面对的挫折,他很为赖声川不值。可是何谓成就别人功业?艺术交流本来就不是谁成就谁的问题啊!”

林仁余说,既然新加坡观众只是人家的挫折或磨炼,他很想问冯翊纲:那我们还需要继续扮演这角色吗?

2009年3月3日星期二

林奕华专访

让你多了解这位天才导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