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

《大卫必佳》— 一场大小的魔术秀

《大卫必佳!》幕后花絮1



黄文鸿的戏,自然是guaranteed娱乐性。但是做到了雅俗共赏,娱乐之余也能让人深思,那是《大卫必佳》的最大惊喜。


每一次换景,都只有很少的布景,这是戏剧盒一贯的minimalisation,如此舞台便显得干净,而且凸显出演员,让演员们能够在台上尽情变秀。是,我觉得这像是一场魔术秀,所谓的“calafare”在不同时候都能够有其“大”的发挥空间。黄文鸿变来变去,从“自己”变成“皮条客”又变成“nasi lemak”,到了最后竟把自己高大的身躯变小成为“侏儒”。玩的很尽兴。


而他与观众的互动更让我了解到戏剧盒为何找他演出。他的自信、临场反应、还有特别的亲切感都是“黄文鸿”的魅力所在。他的表演也让人看到了他另一面的才华。唱歌部份不算惊喜—— 他在100.3fm时不时都会高歌一曲,大家早已知道他的唱功了。友情客串的江坚文反串女生,一出场就让人捧腹大笑,丝毫不见初次演秀的羞涩。四位小角“calafare”本来就不是“calafare”,而是戏剧界颇有成就的演员们。


pj在一旁告诉我,今晚的观众群和以往不同。Post-show talk也有观众表明这是她第一次自动买票进剧场看戏,而且她很喜欢。后排会有auntie一边看戏一边说:“哦那个妈妈演的很好”、“黄文鸿唱歌很不错”。旁边会有人忘了把手机关上,幸好没有干扰演出。前排会有一个uncle一直大声和黄文鸿进行“交流”……


观众在问答时间问了问题,对于这群或许从未进过剧场的观众,解读剧场的那短短半小时是对他们的“教育”,或许在《大卫必佳》之后他们能够带着这些知识去看戏,或许他们能够在走出剧场后继续在人生路上边走边笑然后边思考。有些歌曲从此不一样;有些事情再也不重要。



《大卫必佳!》幕后花絮之四只小虫!

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

研讨会:华语剧场发生了什么事?

新加坡总人口458万人,78%是华族,拥有357万人的市场,但本地华语剧场一般只能吸引3,000观众。本地华语剧场发生了什么事?是教育制度,语言政策的后果?还是新加坡华人真的对华语剧场失去了兴趣?

戏剧盒主办的研讨会,几位知名的本地华语剧场工作者将通过自身经历,和观众一起探讨现今华语剧场的处境。他们是郭庆亮(戏剧盒艺术总监),柯思仁(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)以及周文龙(联合早报记者)。研讨会由黄浩威主持。

日期:2008年11月8日
时间:下午5时至6时30分
地点: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,滨海艺术中心三楼

入场免费,询问电话:6342 4272
最靠近的地铁站:政府大厦转换站

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

Gemuk Girls

(点击图片链接到 [必要剧场] 网站)


星期五看了这一部戏,我大力推荐。由The Necessary Stage的金牌搭档Alvin Tan 和 Haresh Sharma联合编导,从一家三口的故事诉说出本国的一段历史。演员的精湛演技是一大卖点,看那一段历史的再现是最大收获。


11月8日、9日是公演的最后两天。
票价$27,可上网http://www.sistic.com/购票